所有分类
  • 所有分类
  • 山东县志

安徽省安庆市《民国桐城志略》徐国治纂修 PDF电子版地方志下载

安徽省安庆市《民国桐城志略》徐国治纂修 PDF电子版地方志下载插图 安徽省安庆市《民国桐城志略》徐国治纂修 PDF电子版地方志下载插图1

安徽省安庆市地方志桐城志略 不分卷 铅印本 徐国治纂修 民国二十五年[1936]

桐城,春秋时为桐国,秦时为舒县属于九江郡,唐时始改名为桐城,清初属江南省,康熙年间,将其分为安徽和江苏两省,桐城属于安徽省安庆府,民国初属安庆道。桐城位于长江北岸,安徽省中部。《桐城志略》首论形势,山脉皆发源于潜山、天柱山。关于水道的论述则更详细,何处有水门,何处被淤塞,尽有条陈。

次论城郭,明代万历年间,知县陈于阶和同邑绅南京户部侍郎盛汝谦筹银改土城为砖城,可知一些明代士绅并不像开国之初沈万三那样冒失,自愿以商贾之身份捐钱给明朝建筑都城,而是曾任官职,致仕后,再以乡绅之名资助建城。修筑桐城的银子花费了二万一千两百两,这些银子是来自湖课地租、巡按捐赎金、巡抚御史资助的银子等,盛汝谦负责监督协助。

崇祯年间, 流寇四起,相继有两任桐城知县杨尔铭、张利民加筑城墙并建炮台,使得流寇不敢进攻。从这一史料的细节,可以看出崇祯朝中,并非所有的官员在国难之时都袖手旁观,并无实策,有些臣子还是有作为的。《桐城志略》还记载了乾隆年间,此地的城墙被雨水冲塌两段,时任官府筑栏马墙于城外,以护内城,很多逃难的人方能躲在这里。

《桐城志略》还细论了民国之时,桐城的联户保甲制度,能窥见地方治理方面采用的具体方法及其效果。至于气候的记载,却是始于民国。关于桐城人口的记述也比较详细,崇祯初年是一万零四百一十七户,五万多人口。清初,因为灾荒战乱,只余下五千多人口,可到了道光年间,竟增至二十七万四千余户,虽经太平天国及捻乱,至民国二十四年冬,还余有十四万六千余户,一共九十四万余人口,识字人数竟达四十五万四千余。

桐城流风遗烈,崇尚气节,有一定的文化根坻,清代已形成了桐城文派。近代学者也提出桐城诗派也是存在的。但是,《桐城志略》中对这方面却鲜有提及,只大略记述其教育机构设置的内容。而且,《桐城志略》对民国政府在桐城治理方面取得的成绩,颇有些夸饰之处。

《桐城志略》还记载了当时桐城的政府的组织架构及人员编制、供给来源、数量等,还有水上保甲制度,以及一些社团组织的建立过程,这对于研究民国历史还是有一定的助益。

如遇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此资源下载价格为10积分立即购买
上百万部古籍尚待上架,添加客服微信/QQ:766556009-----可代找各种版本的县志、海外版孤本古籍
    资源下载
    下载价格10 积分
    上百万部古籍尚待上架,添加客服微信/QQ:766556009-----可代找各种版本的县志、海外版孤本古籍

    原文链接:https://www.gujishuku.com/7933.html,转载请注明出处~~~

    0
    显示验证码
    没有账号? 注册  忘记密码?